6月23日,2022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在西海岸新區閉幕。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中,共舉辦“一主、七分、一賽、一展”十大板塊活動。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洋專家、經濟學家、藝術家、企業家等400余位嘉賓、1000多家企業參會參展,以“線上+線下”形式齊聚,深化海洋經濟、科技、人文、環保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其中,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的獲批,國際涉海商協會聯盟的成立等重大成果,極大地增強了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在海洋治理、海洋商業合作領域的話語權;《現代海洋城市研究報告(2021)》《中日韓經貿指數》等報告指數的發布,有效提升了青島論壇的知名度,助力打造國際海洋合作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突出“海洋十年”愿景,打造國際化高端論壇
本次論壇秉持中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和“一帶一路”建設理念,突出聚焦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愿景目標,各板塊圍繞“海洋十年”七大愿景分別設置主題,讓東亞海洋領域交流合作成果共同享有,讓“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惠及各方。例如,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聚焦“一個可獲取的海洋”,藍色國際合作企業家暨青年科學家論壇聚焦“一個物產豐盈的海洋”,海洋過程與資源環境論壇聚焦“一個健康的且有復原力的海洋”。圍繞論壇主題,邀請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代表圍繞“海洋十年”工作作報告,共設置104場次嘉賓主題演講、2場圓桌論壇。
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獲批,是本屆論壇的重量級成果之一。該協作中心是聯合國全球范圍內首批設立的6個“海洋十年”協作中心之一,西海岸新區成為全國首個深度參與“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據介紹,西海岸新區將通過該中心為世界海洋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助力青島打造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不斷提升區域影響力和話語權。
論壇中,由國際知名商協會組成的國際涉海商協會聯盟成立。作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建設的重要拓展,聯盟將通過整合國內外優質涉海商協會資源,集聚跨文化、跨領域、跨地域國際涉海產業,打造國際涉海產業交流合作平臺。目前,聯盟已有新加坡航運協會、俄羅斯中小企業聯合會等十余個國家的24家涉海協會申請加入,并開通線上招引平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暨國際涉海商協會聯盟海洋產業經濟頻道”。聯盟的成功組建,將有效提升平臺“聚合力”,務實推動海洋領域對外合作。
東亞海洋博覽會以“藍色·海洋·科技”為主題,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設置線下實體展、線上虛擬展和專題配套活動三大板塊,總展覽面積6萬平方米。本屆展會,有7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50余家企業機構線下參展,包括29家世界500強企業、28家國家科研院所、45家行業領軍企業;參展觀眾6.6萬人次,其中專業觀眾3.61萬人次,線上觀展人數達150萬人次,實現意向成交額41.4億元。省內外156個專業參觀團參加,舉辦產業發展論壇、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一對一”商務洽談會等配套活動50余場次,東亞海洋博覽會成為高能級開放合作平臺、城市和企業的會客廳,資金、人才和信息的集聚地。
堅持務實合作,形成一批優質成果
值得關注的是,論壇和展會成為吸引各方要素資源融合的平臺。省內煙臺、威海、濰坊、日照等膠東經濟圈海洋城市,省外包括天津、河北(曹妃甸)自貿區、浙江(舟山)自貿區、海南三亞、福建廈門、廣西南寧、江蘇南通等地市參加,其中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借助青島論壇平臺,舉行主題招商推介會,彰顯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的平臺功能和品牌影響力。
論壇期間,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英國德路里等權威機構發布的《現代海洋城市研究報告(2021)》《東亞海洋城市文旅發展指數報告(2022)》《東亞港口靠泊效率指數(2021)》《新華青島50指數》《中日韓經貿指數》等系列公共服務產品,有效提升了青島論壇的知名度,助力打造海洋國際合作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政府招才招商部門與參展企業開展“一對一”精準對接,在全球海洋科技雙創大賽和東亞海洋博覽會現場組織三場青島“雙招雙引”推介活動,一場頭部企業專場對接會,一場貿易企業對接會,一場專場海洋產品采購會。全球海洋科技創新創業大賽12個優質涉海項目入圍總決賽,其中,大賽優選項目深圳潛行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便攜式水域智能無人裝備”、中船重工712研究所“新能源船舶永磁驅動系統”等4個項目已落戶西海岸新區。
此外,東亞海洋博覽會首次引入“企業開辦云辦大廳”,以專題和展臺形式,推介、展示西海岸新區政務服務,并提供現場體驗。其中,“政務云端直辦間”、企業開設政策“一窗通”,以及“海博會政務服務專員”代辦幫辦服務等,更加豐富和完善了博覽會服務鏈條。
原文鏈接:https://www.dailyqd.com/epaper/html/2022-06/24/content_345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