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搭建扶貧協作平臺 隴南武都名優小吃和農特產品亮相金沙灘啤酒城
為推進東西扶貧協作工作深入開展,今年啤酒節,新區在金沙灘啤酒城專設了甘肅隴南武都農特產品名優小吃展銷館,幫助武都區拓展農特產品、名優小吃銷售渠道。7月24日,記者走進展銷館發現,香辣可口的洋芋攪團等隴南武都特色小吃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品嘗,還有懸崖上釀出的崖蜜等農特產品也收獲了市民游客的喜愛。
6種名優小吃亮相洋芋攪團“打”出來
當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金沙灘啤酒城博覽小鎮的甘肅隴南武都農特產品名優小吃展銷館門前,看到來自隴南武都的郭新社正在一個木槽里用木槌反復捶打著一堆煮熟的土豆,現場“砰砰砰”的聲音和土豆泥的清香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駐足。
“我現在制作的是我們當地的特色小吃,叫洋芋攪團,所謂洋芋,其實就是你們這里的土豆。”今年47歲的郭新社一邊捶打、揉搓土豆,一邊告訴記者,洋芋攪團看著簡單,做起來比較復雜,需要經過洗、煮、剝、晾、打、調多道工序,其中“打”是最關鍵的。“我現在用的工具是木槽跟木槌,木槽重60斤,木槌重30斤,木槽在我們那里也叫‘窩窩’,是用樺木制成的,因為樺木捶起來不掉木屑。”郭新社說。
大約3分鐘,用于做洋芋攪團的土豆泥就做好了,郭新社現場給記者調制了一碗,記者看到,剛剛敲出的土豆泥上面撒著辣椒油、香菜等調料,看上去很有食欲,品嘗起來口感絲滑、辣中帶酸、清清爽爽,非常適合炎熱的天氣。
據了解,郭新社在家鄉開了一家小吃店,小店門頭不大,生意卻很不錯,每天能賣出去400多碗洋芋攪團。“我的特長就是制作洋芋攪團,已經干了18年了,這次是受邀前來參加展銷,為了讓這里的游客品嘗到我們家鄉正宗的小吃,我特地從隴南當地帶來了1600斤土豆。”郭新社說。
除了洋芋攪團,展銷館里還有漏魚兒、武都涼粉、武都面皮、炒葉葉(炒煎餅)等特色小吃。據了解,本次隴南武都參展小吃有3家6個種類,為參節游客奉上地道的隴南風味。
20余種農特產品展銷懸崖上釀出純凈“崖蜜”
除了特色小吃亮相,來自隴南武都當地的特色農特產品也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現場問詢。記者了解到,展銷館內展示著來自武都的4家農特產品企業的20余種產品,包括橄欖油、花椒、蜂蜜、橄欖菜等。
“這次我們帶來了當地的特色崖蜜,這種蜂蜜產自我們當地山里的懸崖壁上,由于海拔高、遠離污染,蜂蜜的質量非常好。”來自武都的趙旭輝告訴記者,崖蜜是依靠武都當地山林間獨特的環境養蜂所得之蜜,“在我們當地,山上有很多中藥材,它們都是蜜蜂的目標,這種崖蜜是蜜蜂采集了幾十種中藥材的花粉以及各種山花釀制而成。”
懸崖上養蜂,采中藥材的花,可想而知崖蜜的珍貴,“一克蜂蜜,需要一只蜜蜂在山中來回300趟。割蜜也很危險,需要蜂農徒步山崖,而且一個蜂巢最多只能割7斤蜜。”趙旭輝說。
在現場,記者還看到了一款當地的特級初榨橄欖油,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甘肅隴南是全國最大的橄欖油生產基地,是中國名副其實的油橄欖之鄉,“橄欖油用的原料都是100%手工采摘,油橄欖鮮果在人工采摘后24小時內不經任何化學處理,使用物理冷榨工藝獲得果汁油,保留了全部天然營養成分。”
除此之外,花椒、橄欖菜等20余種隴南武都當地的農特產品都收獲了進店游客的廣泛好評,啤酒節開幕以來,市民游客爭相采購。
東西協作山海情深免費提供展館及設備
甘肅隴南武都區,山東青島西海岸,一個是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一個是黃海之濱、東方之冠。跨越千里,山海情深,這個夏天兩地在啤酒節譜寫出“東西協作、對口幫扶”的扶貧新曲,讓今年的啤酒節激情狂歡之余,涌起一股暖流。“在金沙灘啤酒城搭建扶貧協作平臺,這種做法是新區一種新的有益嘗試。”新區國內經濟合作辦公室副主任董漢勝表示,近年來,新區積極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幫助甘肅隴南武都區、貴州安順開發區、菏澤定陶區等受援地實現精準脫貧,如期脫貧。“在第28屆青島國際啤酒節舉辦期間,新區不忘扶貧事業,黃發集團在展位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為隴南武都區免費提供展館和各種設備用品,為武都區的農特優產品和各色小吃提供了參展機會。”董漢勝說。“在第28屆青島國際啤酒節舉辦期間,我們將遠在千里之外家鄉特色小吃和農特產品進行了集中展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隴南市武都區市場建設管理局副局長張應輝告訴記者,本次啤酒節的舉辦,為武都區的特色小吃和農特產品提供了“走出來”的絕佳機會,為貧困地區的產品進入青島,走向全國,邁向世界搭建了一個優秀的平臺,“我們在品嘗美酒海味的同時,真切感受到了‘東西協作,山海情深’的情懷。”
據介紹,為推進東西扶貧協作工作深入開展,幫助武都區拓展農特產品、名優小吃銷售渠道,在新區政府、經合辦、旅游委的協調支持下,黃發集團無償提供了160平方米的展館,并對室內外進行了裝飾,接通了水、電、氣,提供了貨架、桌椅、灶具等物品,給予全方位的幫助支持。
http://jnsx.xihaiannews.com/shtml/jnsx/20180726/63091.shtml